題目
1.【單選】( )肯定了教育與政治之間的緊密關系,提出了教育應該由國家負責,受國家控制。
A.蘇格拉底
B.亞里士多德
C.柏拉圖
D.昆體良
2.【單選】根據教學任務的不同,課的類型一般分為兩大類,即( )。
A.講授課和練習課
B.講授課和復習課
C.講授課和實驗課
D.單一課和綜合課
3.【單選】從“我要上學”到“我要上好學”、從“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到“義務教育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體現了( )。
A.人口數量影響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規(guī)模和速度
B.人口數量增長速度影響教育發(fā)展的戰(zhàn)略目標及其戰(zhàn)略重點的選擇
C.人口質量對教育的影響
D.人口結構對教育的影響
4.【多選】下列屬于中小學生發(fā)展的時代特點的有( )。
A.生理成熟期提前
B.自我意識增強,具有一定的社會交往能力
C.學習目的多元化與實用化
D.價值觀念單一化
5.【判斷】學生是素材性課程資源的主要載體,同時還是課程實施的首要的條件性資源。( )
6.【單選】李慢慢是一個避免失敗者,以下對他展開的教學措施正確的是( )。
A.給予新穎且有一定難度的任務
B.安排競爭的情境
C.嚴格評定分數
D.避免在公眾場合指責其錯誤
7.【單選】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體現的是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中的( )。
A.教書育人
B.愛崗敬業(yè)
C.關愛學生
D.為人師表
8.【單選】當個體的行為得到他人贊許時,他就獲得了強化,從而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表現出對該行為的積極態(tài)度;反之,懲罰會使個體產生消極情感體驗,表現出消極態(tài)度。這用( )解釋最恰當。
A.強化理論
B.經典條件反射理論
C.社會學習理論
D.認知失調理論
9.【多選】提出假設的數量和質量取決于( )。
A.已有知識經驗
B.個體思維的靈活性
C.全面系統地掌握感性材料
D.主體活動的積極性
10.【判斷】將相同大小的橡皮泥做成圓餅狀、柱狀、球狀等,某兒童可以辨別出它們是相等的,這說明該兒童處于前運算階段。( )
答案解析
1.【答案】B 亞里士多德肯定了教育與政治之間的緊密關系,提出了教育應該由國家負責,受國家控制。
2.【答案】D 課的類型一般分為兩大類,即單一課和綜合課。
3.【答案】C 題干體現了人口質量對教育的影響。
4.【答案】ABC 中小學生發(fā)展的時代特點有:生理成熟期提前;學習目的多元化、實用化;價值觀念多元化,具有較高的職業(yè)理想和務實的人生觀;自我意識增強,具有一定的社會交往能力;心理問題增多。
5.【答案】× 教師是素材性課程資源的主要載體,同時教師還是課程實施的首要的條件性資源。
6.【答案】D 選項A、B、C都屬于對力求成功者的教學措施。
7.【答案】D 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體現的是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中的為人師表。
8.【答案】A 題干說明了強化和懲罰對態(tài)度習得的影響,用強化理論解釋最恰當。
9.【答案】AB 提出假設的數量和質量取決于兩個條件:一是個體思維的靈活性,二是已有的知識經驗。
10.【答案】× 題干表明該兒童具有守恒,這是具體運算階段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