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1.【單選】培養(yǎng)雄辯家的是( )。
A.古埃及
B.古希臘
C.古羅馬
D.古中國
2.【單選】19世紀后期,體現(xiàn)教育民主的單軌學制最早在( )確定。
A.英國
B.美國
C.法國
D.德國
3.【單選】( )中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是課堂教學中的師生關系的補充。
A.家庭教育
B.課堂教學
C.課外活動
D.社會活動
4.【多選】以下關于教育目的的層次結構說法正確的是( )。
A.我國課程目標大致經(jīng)歷了從“雙基”到“三維目標”,再到“核心素養(yǎng)”的變化
B.課程目標就是教學目標
C.課程目標與教學目標沒有本質(zhì)上的差異
D.課程目標與教學目標只是細化和具體化的程度不同
5.【判斷】班集體的核心隊伍是由班干部組成的。( )
6.【單選】小琳的媽媽承諾她,只要期末考試成績進入全班前10名,就獎勵一個她很喜歡的泰迪熊。小琳為了得到媽媽的獎勵而產(chǎn)生努力學習的動機,這種動機屬于( )。
A.主導動機
B.從屬動機
C.內(nèi)部動機
D.外部動機
7.【單選】態(tài)度表現(xiàn)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是( )階段。
A.依從
B.認同
C.內(nèi)化
D.堅定
8.【單選】陳述性知識的學習過程一般為( )。
A.獲得、提取和保持
B.獲得、保持和提取
C.保持、獲得和提取
D.保持、提取和獲得
9.【多選】教師職業(yè)道德的典范性由兩方面決定,分別是( )。
A.教師勞動手段的特殊性
B.教師勞動對象的特點
C.教師職業(yè)行為的必然性
D.教師勞動方向的特色
10.【判斷】創(chuàng)造力不是少數(shù)人的天賦,而是人類普遍存在的一種潛能。( )
答案解析
1.【答案】C 古羅馬主要培養(yǎng)雄辯家。
2.【答案】B 19世紀后期,體現(xiàn)教育民主的單軌學制最早在美國確定。
3.【答案】C 良好師生關系也在課外活動中建立和豐富起來,課外活動中的師生關系是課堂教學中的師生關系的補充。
4.【答案】ACD 課程目標不能完全等同于教學目標,兩者是抽象與具體的關系。
5.【答案】× 班集體的核心隊伍是由積極分子和班干部組成的。
6.【答案】D 外部學習動機也稱外源性動機,是指由個體外部誘因引起的動機,對學習活動的影響較小,維持的時間較短暫。小琳從媽媽的獎勵中得到學習的動力,這屬于外部動機。
7.【答案】C 在內(nèi)化階段,個體的行為具有高度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并具有堅定性,表現(xiàn)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8.【答案】B 陳述性知識的學習過程一般包括知識的獲得、知識的保持和知識的提取三個階段。
9.【答案】AB 教師職業(yè)道德的典范性由兩方面決定:一是由教師勞動手段的特殊性決定的;二是由教師勞動對象的特點決定的。
10.【答案】√ 創(chuàng)造力不是少數(shù)人的天賦,而是人類普遍存在的一種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