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
《使至塞上》-古代詩詞曲
1.題目:八年級《使至塞上》片段教學
2.內(nèi)容:
使至塞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3.基本要求:
(1)試講約 10 分鐘;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作者孤獨、寂寞、悲傷之情;
(4)配合教學內(nèi)容適當板書。
【試題解析—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了解詩人王維,學習本首詩歌的寫作背景。感受詩歌中的意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詩歌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反復朗讀,感受詩歌中意境之美,體會詩歌語言,感受詩歌中用詞的精巧之處。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體會詩人對不畏艱苦,以身許國的守邊戰(zhàn)士的愛國精神的贊美,感受詩歌之美。
教學重點:
感受詩歌中的意象,與詩歌中意境之美。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對不畏艱苦,以身許國的守邊戰(zhàn)士的愛國精神的贊美,感受詩歌之美。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出課題
PPT 出示相關詩句: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關山月》;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李賀《馬》;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等。朗讀這些詩歌名句,學生 說出他們的相同點。由此導入《使至塞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介紹作者及其寫作背景。
(1)作者:王維,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王維參禪悟理,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代表詩作有《山居 秋暝》等。
(2)寫作背景: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 年)吐蕃發(fā)兵攻打唐屬國小勃律。 開元二十五年春,河西節(jié)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滌西大破吐蕃軍。唐玄宗命王維以監(jiān)察御史的身份奉使 涼州,出塞宣慰,察訪軍情,并任河西節(jié)度使判官,實際上是將王維排擠出朝廷。這首詩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2.教師范讀、指導朗讀節(jié)奏。
三、研讀課文,深入分析
(1)賞析句子: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提問:首聯(lián)交代了哪些內(nèi)容?
明確:首聯(lián)兩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達地點,詩緣何而作,詩人是作為使者身份去居延慰問邊關守軍, 根據(jù)“單車”可以看出這次詩人出塞并不是前呼后擁,浩浩蕩蕩,而是輕車簡從,也可感受到詩人此時的 孤寂,奠定了情感基調。
(2)賞析: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提問:頷聯(lián)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蘊含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一“征”一“歸”,一“出”一“入”,構成了鮮明的對比,既是寫景,也是敘事。詩人以“篷” “雁”自比,說自己像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漢塞”,像振翅北飛的“歸雁”一樣進入“胡天”。古詩中多用飛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這里卻是比喻負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寫詩人內(nèi)心的激憤和抑郁。 與首句的“單車”相呼應。萬里行程只用了十個字輕輕帶過。抒發(fā)了作者被排擠的苦悶和遠離家鄉(xiāng)異地漂 泊的愁緒,情感復雜。
(3)賞析: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①提問:頸聯(lián)寫出了邊塞的什么特點?你認為它寫得好嗎?為什么?
要求:小組討論,小組代表回答。
明確:寫出了邊塞的荒涼及奇特壯美的塞外風光。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進行刻畫,畫面開闊,意境 雄渾。邊塞荒涼,沒有什么奇觀異景,烽火臺燃起的那股濃煙就顯得格外醒目,因此稱作“孤煙”。一個 “孤”字寫出了景物的單調。緊接一個“直”字,卻又表現(xiàn)了它的勁拔、堅毅之美。沙漠上沒有山巒林木, 那橫貫其間的黃河,就非用一個“長”字才能表達詩人的感覺。落日,不太容易給人以感傷的印象,這里 用一“圓”寧,卻給人以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一個“圓”字,一個“直”字,不僅準確地描繪了沙 漠的景象,而且表現(xiàn)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
②提問:這句詩被譽為千古名句,它“詩中有畫”,這幅“畫”美在哪里?
明確:構圖美:烽煙 夕陽 大漠 長河——蒼茫遼闊;線條美:直煙 曲河 圓日——層次豐富;色彩美: 黃沙 碧水 紅日 青煙——鮮明優(yōu)美。這句話筆力蒼勁,意境雄渾,視野開闊,被贊為“千古壯觀”的名句。(通過你對頸聯(lián)的理解,想象畫面,把此景畫出來。)
(3)賞析: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提問:尾聯(lián)交代了什么內(nèi)容?情感上有什么變化?
明確:尾聯(lián)與首聯(lián)呼應,運用敘事,繼續(xù)寫出使一事,詩人遇到“候騎”,一問才知道將軍正在前線。 這一聯(lián)寫出了將士們誓死保家衛(wèi)國的決心,表達了詩人對邊關戰(zhàn)士的贊美之情。本詩通過寫詩人出使至塞 上的旅程中所見的塞外風光,詩人的孤寂心情在大漠雄渾的景色中,情感得到陶冶、凈化、升華后,產(chǎn)生 了慷慨悲壯之情,顯露出一種英雄本色,表現(xiàn)出詩人的達觀。(想象他們的語言神態(tài),有感情帶表情動作地朗誦尾聯(lián)。)
四、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說一說,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明確:表現(xiàn)了詩人對不畏艱苦,以身許國的守邊戰(zhàn)士的愛國精神的贊美。
五、總結全文,加深理解
學生總結,教師補充。
六、布置作業(yè),提升認知
搜集王維的其他的作品,下次課一起分享。
七、板書設計
【試題解析—試講稿】
一、談話導入,引出課題
師:上課,同學們好,請坐。同學們請看老師的 PPT,我已經(jīng)在 ppt 上呈現(xiàn)了 3 句古詩,來,大家讀 一讀第一句: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關山月》;第二局: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李賀《馬》;來,第三局: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等。大家讀的非常 好,來再讀一讀。大家讀完了,你們知道這 3 句詩之間有什么相同點嗎?請你來說說。
生:這些詩句都是邊塞詩。
師:這些詩句都是邊塞詩,說的很好,邊塞詩充滿了魅力,本節(jié)課我們還要學習邊塞詩,請大家翻到 古詩《使至塞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請同學們結合課下注釋和課前預習,來為我們介紹一下本節(jié)課的作者王維以及本首詩的寫作背景。好,你準備好了。你來說說。
生:王維,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有“詩佛”之稱。蘇軾曾評價他:“味摩詰 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師:嗯,說的非常好,請坐。那么還有哪位同學再來為我們分享一下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呢?嗯,同桌 你來說說。
生: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吐蕃發(fā)兵攻打唐朝的屬國小勃律。開元二十五年,河西節(jié)度副使崔希逸在青滌西大破吐蕃軍。唐玄宗命王維出塞宣慰,察訪軍情,實際上是將王維排擠出朝廷。這首詩就作于此次出塞的途中。
師:兩位同學回答的都很好,請坐。那么,現(xiàn)在呢現(xiàn)在請同學們來聽老師朗誦詩歌,一定要注意聽準 節(jié)奏。
師:好的,老師已經(jīng)讀完了,那么大家自己讀一下吧。
(生讀詩歌)
三、研讀課文,深入分析
師:嗯,大家讀出了節(jié)奏,讀出了感情。現(xiàn)在呢我們來學習這首詩,請問同學們這首詩歌的首聯(lián)交代 了哪些內(nèi)容呢?來,穿紅色衣服的同學你來回答。
生:首聯(lián)兩句交待此行的目的和到達地點,詩緣何而作,詩人是作為使者身份去慰問邊關守軍,根據(jù)“單車”可以看出這次詩人是輕車簡從,也可以感受到詩人孤寂的心情,奠定了感情基調。
師:答的太好了,請坐。那這首詩歌的頷聯(lián)運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呢?你來回答,同桌來進行補充。
生 1:一“征”一“歸”,一“出”一“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既是寫景,也是敘事。
師:回答的非常好,請坐。同桌來。
生 2:詩人以“篷”、“雁”自比,說自己像蓬草一樣,像“歸雁”一樣漂泊。而古詩中大多數(shù)時候都是用飛蓬來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這里是比喻負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寫詩人內(nèi)心的激憤和抑郁。與首句的“單車”相呼應。
師:兩位同學回答的都很好,請坐。那么又有誰知道這首古詩蘊含著怎樣的感情?好,你來說說。
生:抒發(fā)了作者被排擠的苦悶以及遠離家鄉(xiāng)的愁緒,情感非常復雜。
師:是啊,那么我們繼續(xù)往下看,請大家看這首詩歌的頸聯(lián)寫出了邊塞的什么特點?你認為它寫得好嗎?為什么?好,那么這個問題有一定的難度,請大家四人為一組進行討論。
師:好,我們請第一小組代表來回答。
生:寫出了邊塞的荒涼和奇特壯美的塞外風光。抓住典型的景物,畫面開闊,意境雄渾。沒有什么奇觀異景,但是烽火點燃的那股濃煙就格外醒目,而這個“孤煙”的“孤”字就寫出了詩詞中景物的單調。
師:說的非常好,請坐。好,那么我們其他組還有沒有補充的呀?來,第二小組,你們來說說。
師:嗯,一個“直”字,表現(xiàn)了它的蒼勁和挺拔。一個“長”字寫出了詩人的感覺。落日當中的“圓” 字,寫出了讓人這種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圓”和“直”字,準確地描繪了詩歌當中沙漠的景象,而且也寫出了詩人深刻的感受。
師:大家討論的都非常好,而這一句被譽為千古名句,它是“詩中有畫”,那么這幅“畫”美在哪里呢?請大家繼續(xù)討論。好,來,我們第一位同學,你來說說它美在哪里?
生 1:構圖美:烽煙 夕陽 大漠 長河——寫出了景色的蒼茫遼闊。
師:來,還有嗎?第二位同學,你來說說。
生 2:線條美:直煙曲河——體現(xiàn)了這種層次的豐富性。
師:非常棒,請坐,還有沒有呢,第三位同學,你來說說。生 3:色彩美:黃沙 碧水 紅日——體現(xiàn)了景物的鮮明和優(yōu)美。
師:哇,好棒呀!請坐。這句話筆力蒼勁,意境雄渾,視野非常的開闊,被贊為“千古壯觀”。那么請大家通過你對這首詩頸聯(lián)的理解,把這個景色畫出來。
師:那么尾聯(lián)交代了什么內(nèi)容?情感上有什么變化?你來說說。
生:尾聯(lián)與首聯(lián)呼應,運用敘事,繼續(xù)寫出使一事,詩人遇到了“候騎”,一問才知道將軍正在前線。 這一聯(lián)寫出了將士們誓死保家衛(wèi)國的決心,寫出了詩人對戰(zhàn)士們的贊美。
師:是的,本詩寫了詩人出塞途中所見的塞外的風光,詩人的孤寂在大漠雄渾的景色中,也得到升華后,產(chǎn)生了悲壯之情,那么體現(xiàn)出詩人的一種英雄本色。接下來請大家有感情地來朗誦我們的尾聯(lián)。
四、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師:好,大家剛剛把這種豪邁之氣都已經(jīng)讀出來了。那么同學們,你們說一說,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呢?這個應該會比較簡單哦。嗯,你來說說。
生:對不畏艱苦,以身許國的戰(zhàn)士的贊美。
師:非常棒,請坐。
五、總結全文,加深理解
師:好的,同學們,學完了這首詩,你的感受是什么呢?大家自由發(fā)言。
生 1:感受到了詩人的慷慨悲壯之情。
生 2:感受到景色之美。
六、布置作業(yè),提升認知
師:大家說的非常的好,那么老師要給大家課后留一個小作業(yè),在課后呢,大家課后搜集一下王維的其他的作品,下節(jié)課呢,我們一起來分享。同學們,下課!
七、板書設計
【試題解析—答辯】
1.請你說一下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什么?教學重難點是什么?
【參考答案】
首先是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了解詩人王維,學習本首詩歌的寫作背景。感受詩歌中的意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詩歌。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反復朗讀,感受詩歌中意境之美,體會詩歌語言,感受詩歌中用詞的精巧之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詩人對不畏艱苦,以身許國的守邊戰(zhàn)士的愛國精神的贊美,感受詩歌之美。
教學重點:感受詩歌中的意象,與詩歌中意境之美。
教學難點:體會詩人對不畏艱苦,以身許國的守邊戰(zhàn)士的愛國精神的贊美,感受詩歌之美。
2.請談談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作用。
【參考答案】
首先,多媒體是一種非常方便的教學儀器,可以提供多種教學資源,輔助學生理解。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增強課堂的興趣度與學生的參與度,同時也創(chuàng)設了情境,幫助學生在情境中,在生活中學習語言。
其次,多媒體教學以它豐富的多媒體形式,通過 聲音、圖片、動畫、音樂、視頻等,最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的視聽感官系統(tǒng),充分展示了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彌補了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枯燥和乏味,給語文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其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對審美能力的補足。
3.你認為語文學科有什么特點?
【參考答案】
語文,人文社會科學的一門重要學科,是人們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我們了解過去、探究未來的思想基礎,它既是語言文字規(guī)范的實用工具,又是文化藝術,同時也是用來積累和開拓精神財富的一門學問。 語文學科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兼具歷史底蘊、政治思緒、經(jīng)濟知識、科學素養(yǎng)等各個領域。語文課的任務就是既要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語文能力,還要傳授并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語文知識。學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語文知識和具備了一定的語文能力以后,才能更好地博覽其他領域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