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1.【單選】朱熹在( )中一書中多次提及“課程”,這里的課程已含有學習的范圍與進程的意思。
A.《學記》
B.《詩經(jīng)》
C.《毛詩正義》
D.《朱子全書》
2.【單選】義務教育的( )是世界各國實施義務教育的一個共同特點。
A.普遍性
B.基礎性
C.強制性
D.免費性
3.【單選】某教師通過對學生處處表現(xiàn)出關心來培養(yǎng)它們的道德品質,這位老師主要運用的德育方法是( )。
A.說服法
B.榜樣法
C.陶冶法
D.品德評價法
4.【多選】以下關于設計教學法說法錯誤的是( )。
A.又稱為單元教學法
B.產(chǎn)生于1920年
C.一個教師所教的學生有限
D.學生的主體地位和獨立性受到一定限制
5.【判斷】教育創(chuàng)造文化的最根本途徑是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人才。( )
6.【單選】馬凱能根據(jù)“爸爸比媽媽大,媽媽比弟弟大,則爸爸年齡最大。”來理解“A>B,B>C,則A>C”的原理。根據(jù)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階段理論,馬凱的認知發(fā)展處于( )。
A.感知運動階段
B.前運算階段
C.具體運算階段
D.形式運算階段
7.【單選】教師勞動的個體性與教書育人性特點要求教師要有哪個職業(yè)道德的特征?( )。
A.境界的高尚性
B.行為的典范性
C.意識的自覺性
D.影響的深遠性
8.【單選】校領導在旁聽完王老師的公開課后評價道:“學生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課堂發(fā)言踴躍。師生之間配合默契,課堂氣氛寬松而不渙散,嚴謹而不緊張。”由此可知,本節(jié)公開課的課堂氣氛偏向于( )。
A.積極的
B.消極的
C.對抗的
D.中性的
9.【多選】有關“操作熟練階段”表述錯誤的是( )。
A.當外界條件發(fā)生變化時,動作的穩(wěn)定性、精確性和靈活性都有所降低
B.動作的執(zhí)行達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動化
C.它的執(zhí)行過程需要意識的高度控制
D.在大腦皮層中還未建立動力定型
10.【判斷】根據(jù)奧蘇伯爾的觀點,在動機結構中,認知內驅力、自我提高內驅力和附屬內驅力的比重是不會產(chǎn)生變化的。( )。
答案解析
1.【答案】D 朱熹在《朱子全書》中一書中多次提及“課程”,這里的課程已含有學習的范圍與進程的意思。
2.【答案】D 義務教育的免費性是世界各國實施義務教育的一個共同特點。
3.【答案】C 教師通過對學生處處表現(xiàn)出關心來培養(yǎng)它們的道德品質,體現(xiàn)了陶冶法里的人格感化。
4.【答案】BCD 道爾頓制產(chǎn)生于1920年,B錯誤。個別教學的缺點是一個教師所教的學生有限,C錯誤。班級授課制的缺點之一是學生的主體地位和獨立性受到一定限制,D錯誤。
5.【答案】√ 教育創(chuàng)造文化的最根本途徑是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人才。
6.【答案】C 處在具體運算階段的兒童認知結構中已經(jīng)有了抽象概念,思維可以逆轉;能夠做到去自我中心;能夠進行邏輯推理,但仍需要具體事物的支持。題干中可以用“爸爸比媽媽大,媽媽比弟弟大,則爸爸年齡最大。”來理解A>B,B>C,則A>C的原理和推理A、B、C的關系體現(xiàn)了該兒童能夠進行邏輯推理,但仍需要具體事物的支持。
7.【答案】C 教師勞動的個體性與教書育人性特點要求教師要有遵守職業(yè)道德的責任性與自覺性。
8.【答案】A 積極的課堂氣氛是恬靜與活躍、熱烈與深沉、寬松與嚴格的有機統(tǒng)一。題干中,校領導對于本節(jié)公開課的評價是積極的課堂氣氛的體現(xiàn)。
9.【答案】ACD 操作熟練是指所形成的動作方式對各種變化的條件具有高度的適應性,動作的執(zhí)行達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動化;選項A錯誤。自動化并非無意識,而是指動作的執(zhí)行過程不需要意識的高度控制,可以將注意分配于其他活動;選項C錯誤。操作熟練的內在機制是在大腦皮層中建立了動力定型。故選項D錯誤。
10.【答案】× 認知內驅力、自我提高內驅力和附屬內驅力在動機結構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變,通常會隨著年齡、性別、個性特征、社會地位和文化背景等元素的變化而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