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1.幼兒常常要求老師或家長幫忙,如經(jīng)常說,“我讓我媽媽幫我買一個”或“我去告訴老師”,很少自己主動解決,這種交往策略屬于( )。
A.支配
B.依賴
C.協(xié)商
D.沖突
2.孩子們最初在建構(gòu)區(qū)玩各自的建構(gòu)游戲,小明不想繼續(xù)玩了,于是,他對其他小朋友說:我們一起玩尋寶游戲吧。小明在同伴的交往上運用了( )策略。
A.發(fā)起
B.協(xié)調(diào)
C.交換
D.讓步
3.到了( )歲大時,嬰兒就能“以貌取人”了。
A.1歲
B.2歲
C.3歲
D.4歲
4.在同伴關(guān)系發(fā)展的過程當中,以客體為中心的階段一般出現(xiàn)在( )。
A.嬰兒期
B.幼兒期
C.學前前期
D.學前后期
5.下列( )幼兒同伴交往類型,在交往中缺乏積極主動性,積極行為和消極行為均較少。
A.受歡迎型
B.被拒絕型
C.一般型
D.被忽視型
6.每次一到周末,有些父母就在家休息,不帶孩子出去玩,覺得周末就是要享受生活,充分休息,小朋友在幼兒園也玩夠了,不需要帶孩子接觸其他伙伴。從同伴交往的角度出發(fā),父母的這種行為( )。
A.正確,周末就是應(yīng)該享受生活,好好休息,孩子也需要休息
B.錯誤,父母對孩子的同伴交往沒有提出建議和指導
C.正確,小朋友在幼兒園與同伴交往已經(jīng)夠了
D.錯誤,父母沒有為孩子間的接觸提供便利的條件
7.( )的功能是給幼兒提供安全和保護,也可以使兒童學習知識和技能。
A.親子關(guān)系
B.同伴關(guān)系
C.水平關(guān)系
D.垂直關(guān)系
8.每天放學回家,大華不是在家看動畫片,就是在家玩爸爸給他買的飛機模型,久而久之,他媽媽發(fā)現(xiàn)大華越來越不愛跟別人接觸了,這體現(xiàn)了( )對同伴交往的影響。
A.父母的鼓勵
B.教師的影響
C.玩具及電視
D.行為特征
9.對自己的社交地位缺乏正確的評價,往往自我估計過高,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或清除自己交往的障礙,會做出一種更具破壞性、更使人厭煩的行為,制造各種麻煩。這類孩子屬于( )。
A.受歡迎型幼兒
B.被忽視型幼兒
C.被拒斥型幼兒
D.中間型幼兒
10.小芳喜歡在房間里看別的小朋友玩游戲,而不參與其中。按照帕頓游戲分類,小芳屬于( )。
A.平行游戲
B.合作游戲
C.聯(lián)合游戲
D.游戲的旁觀者
答案解析
1.【答案】B;支配:只考慮自己的意愿和觀點,不顧及他人、依賴:幼兒要求老師或家長幫忙,如孩子常說,“我讓我媽媽幫我買一個”或“我去告訴老師”,很少自己主動解決、協(xié)商:如當想?yún)⒓右粋€活動時問:“我和你們一起玩,好嗎?”、沖突:即與同伴發(fā)生正面語言沖突,甚至是肢體的沖突。
2.【答案】A;小明對其他小朋友提出了一個活動,所以是發(fā)起者。
3.【答案】A;到了1歲大時,嬰兒就已經(jīng)能“以貌取人”了,對于那些有漂亮面孔的人,他們有更多積極的反應(yīng),更容易被逗樂,而且更少表示拒絕。
4.【答案】A;客體中心階段是屬于嬰兒期的同伴相互作用階段中的。
5.【答案】D;被忽視型幼兒同伴交往類型,在交往中缺乏積極主動性,積極行為和消極行為均較少。
6.【答案】D;從同伴交往角度出發(fā),父母的這種行為是錯誤的,不帶孩子出去玩,孩子就沒有跟別的同伴接觸的機會,這是沒有為孩子間的接觸提供便利,提建議沒有體現(xiàn)所以不選。
7.【答案】D;此為書上原話,考查的是垂直關(guān)系的功能。
8.【答案】C;大華越來越不愛跟人接觸,是因為在家看動畫片和玩飛機模型,這個是玩具及電視對同伴交往的影響。
9.【答案】C;如果一個兒童被看做破壞行為和麻煩的制造者的話,同伴將會拒斥他,那么這個兒童便不能形成正常交往的社會技能,而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或清除自己交往的障礙,這個兒童就會做出一種更具破壞性、更使人厭煩的行為,制造各種麻煩。
10.【答案】D;看別的小朋友玩游戲,而不參與其中屬于旁觀者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