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1.【單選】( )是世界上第一部教學法論著,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
A.《理想國》
B.《政治學》
C.《雄辯術原理》
D.《大教學論》
2.【單選】關于壬子癸丑學制,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
A.它將女子教育正式列入學制系統(tǒng)
B.它是仿照日本當時的學制制定的
C.它增加了自然科學和美育課程
D.大學取消了預科,致力于專業(yè)教育和科學研究
3.【單選】以下不屬于循序漸進原則的名言的是( )。
A.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B.學不躐等
C.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D.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
4.【多選】關于班主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19世紀初,英國出現(xiàn)了“導生制”
B.明確的共同目標是班集體前進的導向和動力
C.我國班主任制度的開端是在1902年
D.小組活動是學校課外活動的基本組織形式
5.【判斷】對中學高年級學生來說,不宜將尚有爭議、不可靠的觀點和學說當作知識傳授給他們。( )
6.【單選】凡凡雖然在模考中發(fā)揮失利,但是他并沒有因此喪失學習的信心,而是重整旗鼓迎接最后的挑戰(zhàn)。根據(jù)班杜拉的研究,他最有可能將此次失敗歸因為( )。
A.能力差
B.不夠努力
C.任務太難
D.外界環(huán)境
7.【單選】小朱同學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善于運用邏輯規(guī)則,縮小解答范圍,直到找到最恰當?shù)奈ㄒ徽_的答案,由此可以確定他的認知方式是屬于( )。
A.場獨立型
B.輻合型
C.發(fā)散型
D.沉思型
8.【單選】某學生每次上課搗亂的時候都會受到老師的責罵,久而久之他就不再在上課的時候做小動作了,這種新態(tài)度的習得可以用( )理論來解釋。
A.經典條件反射理論
B.強化理論
C.社會學習理論
D.認知平衡理論
9.【多選】《義務教育法》第十九條強調,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據(jù)需要設置相應的實施特殊教育的學校(班),對( )的適齡兒童、少年實施義務教育。
A.體力殘疾
B.視力殘疾
C.聽力語言殘疾
D.智力殘疾
10.【判斷】元認知策略和認知策略對學習產生的作用是相互獨立的。( )
答案解析
1.【答案】C 《雄辯術原理》是世界上第一部教學法論著,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
2.【答案】D 壬戌學制中,大學取消了預科,致力于專業(yè)教育和科學研究。
3.【答案】A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體現(xiàn)了理論聯(lián)系實際原則。
4.【答案】ABD 我國班主任制度的開端是在1904年,C錯誤。
5.【答案】× 對中小學生來說,不宜將尚有爭議、不可靠的觀點和學說當作知識傳授給他們。對于中學高年級學生,可以結合教材中的基本知識,向他們介紹一些有爭議的觀點和學說。
6.【答案】B 班杜拉研究指出,歸因方式也直接影響到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如果個體把成功歸因于外在的、不可控的因素(如運氣好壞、任務難易等),就不會增強自我效能感;若把失敗歸因于內在的、可控的因素(如努力程度等),就不一定會降低自我效能感。根據(jù)題意,凡凡沒有因為失敗而喪氣,最有可能是將失敗歸因到不夠努力因素。
7.【答案】B 輻合型認知方式是指個體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常表現(xiàn)出輻合思維的特征,表現(xiàn)為搜集或綜合信息與知識,運用邏輯規(guī)則,縮小解答范圍,直到找到最恰當?shù)奈ㄒ徽_的答案。
8.【答案】B 強化理論認為當個體的行為得到他人贊許時,他就獲得了強化,從而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表現(xiàn)出對該行為的積極態(tài)度;反之,懲罰會使個體產生消極情感體驗,表現(xiàn)出消極態(tài)度。老師的責罵對于某學生來說就是懲罰,所以他表現(xiàn)出對于搗亂的消極態(tài)度。
9.【答案】BCD 《義務教育法》第十九條規(guī)定了特殊學校的設置: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據(jù)需要設置相應的實施特殊教育的學校(班),對視力殘疾、聽力語言殘疾和智力殘疾的適齡兒童、少年實施義務教育。
10.【答案】× 元認知策略總是和認知策略一道起作用的。